首页
>特色服务>乡村振兴专区>政策文件

雅安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3- 04- 23 11: 48浏览次数:

图解:雅安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区)乡村振兴局:

现将《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雅安市乡村振兴局

2023年4月7日

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是市委确定的“工作提升年”。全市乡村振兴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国家和全省乡村振兴局长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守底线、固成果、抓发展、促振兴”,严守“一条底线任务”、锚定“三大工作目标”,高质量实施“四项重点行动”、高水平构建“五大推动体系”,切实在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规模性返贫上取得新突破,在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迈出新步伐、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展现新担当,确保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开新局面。

一、严守“一条底线任务”

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来抓,树牢底线思维,确保全市28万户农户、2.8万户脱贫户和1658户监测户均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有安全饮水,确保全市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任务的95个乡镇592个行政村(含社区)不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

二、锚定“三大工作目标”。

(一)锚定“两个缩小、两个确保”工作目标。聚力不断缩小脱贫群众与其他农民的收入差距、缩小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巩固提升,确保2023年全市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

(二)锚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工作目标。聚力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融会贯通、有效衔接,制定出台《雅安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成立重点任务工作专班,推动建立乡村建设行动运行、协调、管理、调度、考评机制,继续将乡村建设纳入有关考核。分县(区)建立乡村建设项目库、编制乡村建设年度任务清单,引导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群众性活动,逐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三)锚定“打造地震灾区、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典范”工作目标。聚力将“6.1”芦山地震灾区和“9.5”泸定地震灾区的灾后恢复重建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体谋划、统筹推进,重点引导受灾县(区)以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评选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争创为突破口,力争转化一批市级重点帮扶优秀村、提升一批省级重点帮扶优秀村、创建一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三、实施“四项重点行动”

(一)实施“温暖过冬”行动。紧盯农村“三类重点对象”(即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脱贫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等农村低收入群体,受灾群众、困难党员、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农村特殊困难群体以及农村其他相对弱势群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五社联动”在应急响应、疫情防控、返贫监测中作用,开展春节期间走访慰问活动,摸排解决农村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优先做好受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优先帮助一批具备条件的因灾倒房户恢复重建,力争春节前搬进新居,在新家过新年。2月底前围绕“一主线两副线”(“一主线”即指各地资金、项目、资产规范管理情况、“两副线”即指各地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情况和巡视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开展专项调研,进村入户“解剖麻雀”,精准掌握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反映强烈的民生诉求,健立“民生补短台账”,针对性提出、落实好各项帮扶项目措施。

(二)实施“成果巩固”行动。紧盯国家和省内2022年度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反馈问题,分县(区)、分行业开展反馈问题整改,实行“常态整改监测+适时暗访调研+全程督办督查”,推行“两书一函”制度,持续查找工作上的短板、整改上的漏洞和监管上的盲点,切实以问题整改工作提升巩固脱贫成果的工作质效。梳理各级巡视、巡察及审计等反馈的易发、高发问题领域和问题表现,研究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风险提示清单。6月底前采取“市县联动、协同推进、全面覆盖”的方式开展反馈问题整改“回头查”,围绕半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各项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查,组织召开乡村振兴系统半年工作推进会,分析研判情况、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工作落地。

(三)实施“项目攻坚”行动。紧盯市内重点项目、综合示范项目、雅州新区项目和到人到户产业项目“四张清单”,研究制定《雅安市衔接资金项目质效双提行动实施方案》,推动落实衔接资金项目“三化”管理(即:清单化管理、台账化推进、制度化落实)。对项目实施质量管控,分县(区)建好管好用好“项目库”,实施项目“负面清单”管理,优化2023年度项目储备和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编制,分阶段、分季度发出工作通报和“红黑榜”,持续营造“晒项目、比进度、亮成效”的工作氛围。对衔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事前开展备案审查、事中开展专项检查、事后开展评价考核,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各级衔接资金支出进度,除达到考核要求外,4月、6月和9月分别不低于30%、50%和75%。深入开展扶贫项目资产和帮扶资金项目资产排查核查,全面摸清资金、项目、资产底数。持续加强项目资产后续管护运营,盘活项目资产,规范收益分配使用,严格项目资产处置,确保持续发挥效益。

(四)实施“风险排查”行动。抓住“国家和省内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启动前的重要窗口期,通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回头看”、脱贫对象年度信息采集等重点工作,对所有脱贫村、脱贫户和监测户开展“对标体检”,对所有一般农户和行政村(社区)开展“全面摸排”,为年底接受国家和省内“后评估”奠定坚实基础。围绕“三落实”和成效巩固,紧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兜底保障等重点领域,压紧压实行业帮扶责任,及时化解各类返贫致贫风险。抓好脱贫村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疫情防控、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坚决防止因灾因疫返贫致贫。优化完善雅安市巩固脱贫成果考核工作和市级部门、驻雅企事业单位联系帮扶工作成效考核工作,将重点工作、督查暗访、监测调度情况纳入平时工作考评,逗硬兑现奖惩激励,对问题突出的县(区)相关人员进行约谈提醒、挂牌督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强化群众诉求化解,加强涉贫涉乡村振兴舆情监测和应对处置,确保安全稳定。

四、构建“五大推动体系”

(一)构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关于构建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的实施意见》,坚持“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县级主体责任,把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构建制度更加完善、运行更加可靠、保障更加有力的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持续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一季度根据四川省调整确定2023年监测收入标准,分季度开展统计分析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收入信息情况,持续强化跨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共享,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监测;二、三季度根据全省统一部署,高质量开展防止返贫集中排查,精准认定年度新增监测对象;同步以县为单位,建立县级帮扶措施库,紧盯“三类重点人群”和重点帮扶村等重点区域,分类开展精准帮扶;四季度严格按照四川省细化明确的风险消除标准,严格按程序消除风险,完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年度信息采集。二是探索建立“网格化”常态化管理制度。推行村级“网格化”管理,落实精细化服务,充分发挥网格员第一道“防线”作用;建立村级网格员常态化管理制度和管理台账,县乡定期汇总分析台账情况,对返贫风险大的脱贫村、重点帮扶村等重点区域实行“挂牌预警”管理。建立“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制度,对县(区)实行“红黑榜”通报管理。

(二)构建脱贫群众长效增收体系。持续打好五雅产业“特色牌”、完善到户产业“政策包”,打通消费帮扶“供销链”、织密联农带农“服务网”,建立脱贫人口收入可持续健康增长机制。一是巩固产业帮扶成果。贯彻落实《四川省帮扶产业项目管理指导意见》,强化产业帮扶谋划、论证、审核和督查,确保2023年度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达到60%以上、省级达到50%以上且高于上年度;优先支持衔接资金到户到人帮扶产业发展,引导县(区)建设一批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试点示范。支持县(区)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农文旅融合、康养一体产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每个县(区)结合实际选择1-2个发展方向开展试点示范。完善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优化脱贫群众在帮扶项目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强化重点产业对脱贫群众收入的辐射带动。持续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帮扶项目的金融支持。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团、驻村干部产业帮扶作用。二是拓展就业帮扶渠道。持续强化就业创业帮扶力度、优化就业创业帮扶措施、落实就业创业补助政策,建立完善脱贫人口“劳务输出数据库”,加大脱贫劳动力劳务输出组织化力度,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确保2023年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达到3.4万人。支持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培育提升就业帮扶车间(基地),探索建立“企业+就业帮扶车间”运营机制,实现车间数量和吸纳脱贫人口就业数量稳中有增。抓好脱贫家庭半劳力、弱劳力和外出务工困难人口的就业保障,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保持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和脱贫劳动力就业务工规模总体稳定,实现有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三是创新消费帮扶载体。推广运用好“天府乡村”公益品牌,把消费帮扶作为“万企兴万村”的重点内容,力争全市消费帮扶销售总额超过去年销售总额。

(三)构建突发风险防范化解体系。持续聚焦全市因突发事件、因意外灾害、因重大疾病返贫致贫风险高现状,健全“协同联动、精准核查、快速识别、分类帮扶”长效工作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突发灾害对农村困难群众的影响、最强力度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网。一是“全覆盖”梳理排查风险点。重点聚焦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帮扶产业发展、稳岗就业、自然灾害、社会稳定、涉贫舆情风险等六类风险,逐项制定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二是“全领域”建立防范化解机制。主动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制定印发《雅安市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因灾返贫长效机制的通知》,督促指导8县(区)结合实际,探索建立风险防控信息共享制度、风险防控会商研判制度以及突发风险快速应对制度,形成齐抓共管防风险保稳定的工作合力,牢牢把握主动权。三是“全范围”完善防贫综合保险。督促县(区)持续完善“防贫基金池”建设,指导完善防贫综合保险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对承保机构监督管理,确保有返贫致贫风险对象精准救助、及时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充分发挥。

(四)构建乡村建设提升促进体系。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深刻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特征属性,将“和”和“美”作为基本要求,逐步把乡村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可及的乡村、人居环境优美宜人的乡村、社会治理和谐有序的乡村以及精神富有文化繁盛的乡村。一是突出规划引领。配合完成全市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明确村级规划编制数量和编制时序,在中心镇、中心村选树一批示范典型。加强村庄改造指导,用好衔接资金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规划,引导县区积极参加全国村庄规划设计大赛。二是美化人居环境。深入推进乡村稳妥有序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持续抓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着力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提升村容村貌。三是改进乡村治理。大力推广最美乡村、最美庭院、最美村民评选活动。深入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注重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有效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家庭家教家风作用。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推动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主题普法活动,推进扶志扶智帮扶,激发农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积极性,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五是强化示范创建。引导8县(区)围绕“四川省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标准”,在县域范围内选择5个村开展标准建设试点,形成一批推窗见绿、舒适宜人的宜居宜业和美村庄标杆;引导8县(区)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党建+网格化+数字化”治理模式,在县域范围内选择5个村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示范;引导名山区、雨城区围绕“雅州新区”建设目标,细化编制推动雅州新区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年度重点项目清单》,研究制定支持雅州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持措施”,力争在雅州新区区域范围内打造1-2个融合发展、绿色增收样板村;支持名山区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引导百丈镇和新店镇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镇。

(五)构建人才队伍保障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抓好乡村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引导乡村振兴系统干部职工采取个人自学与专题辅导、座谈研讨与主题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全面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等内容,深刻领悟“两个确定”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强化素质作风提升。结合全省乡村振兴系统的“素质作风提升年”和市委“工作提升年”系列工作,持续开展“转树作抓”巩固提升专项行动,牵头做好市政府夜校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举办一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和一期驻村工作队员能力提升培训班,推动系统内干部能力素质转型升级;全面加强系统内党风廉政建设,配合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三是强化驻村干部管理。配合组织部门做好新一轮驻村干部轮换和岗前培训,推动驻村干部沉在村里、干在一线、带领强村富民。搭建帮扶平台,积极引导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村、重点帮扶村帮扶,持续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全面凝聚协作帮扶合力。

信息来源: 市乡村振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