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色服务>营商环境专区>惠企政策>财税减免

《雅安市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做强新型工业化主引擎实施方案》《支持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若干激励措施》的通知雅委办发 〔2023〕 5号

发布时间: 2023- 07- 27 15: 22浏览次数:

中共雅安市委办公室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 《雅安市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做强新型工业化主引擎实施方案》 《支持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若干激励措施》的通知

 

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经开区,市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雅安市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做强新型工业化主引擎实施方案》《支持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若干激励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雅安市委办公室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 7月 26 日 


雅安市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

做强新型工业化主引擎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加快做强新型工业化主引擎,全力构建现代工业发展新格局,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3年,制造强市建设实现稳步良好开局,全市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提升到28.5%。到2025年,制造强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成功打造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先进材料产业),全市工业总产值达16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达30%以上,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到2027年,制造强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加快构建,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有序推进,先进材料产业规模迈上两千亿元台阶,力争全市工业总产值达3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提升到35%,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5%。  到2035年,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全面建成,工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建成一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领域碳中和走在全省前列,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工业“新体系”,推动产业规模倍增。对接全省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3+3”现代制造业体系。  


1.推动三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坚持规模化、高端化,大力发展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三大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全市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产业规模分别达2000亿元、 500亿元和200亿元。  


——先进材料产业。融入全省先进材料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加快建设两千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的先进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持续做大高端锂盐产业规模,做强做优正负极材料产业,积极布局电解液、隔膜材料、铝塑膜和电池组装等锂电池产业重点环节,打造全国重要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做大做强铜、铝、锌等有色金属综合循环利用领域,积极布局废旧资源提取铂、钯、铱等稀贵金属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化工产业,加快发展磷化工材料,大力引进培育高性能专用树脂、导电涂料、覆铜板材、特种气体等电子化工新材料。优化发展绿色建材产业,推进大理石、花岗石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绿色砂石、装饰石材、装配式部品部件、人造岗石、碳酸钙母粒及下游等产业,做大玄武岩纤维及后制品产业规模。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分号前为牵头单位)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抢抓全省建设万亿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战略机遇,加快构建五百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协作基地。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鼓励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以铝合金车架、混合材料车身成型等整车轻量化为发展主线,加快向新能源汽车专用零件领域延伸。培育轨道交通产业,协同成都做好高原、高寒、高速线路电力机车、内燃机车零部件配套生产,积极发展轨道装备再制造产业。布局应急装备产业,围绕应急救援设备、特种车辆、应急通信等领域,突出发展排险机器人、可移动应急装备、应急发电与电力恢复等应急救援设备产业。发展工程矿山机械产业,引导现有铸造、零部件企业向重型机械零部件领域转型,为川藏铁路建设工程装备及维修运营提供生产保障。引进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积极引进高压供电铁塔、超特高压电缆、电力储能装备等电力配套设备生产企业,以及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装备及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雨城区人民政府、名山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特色消费品产业。主动投身全省世界级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培育两百亿级消费品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消费品产业基地。做强精制茶产业,持续打响“蒙顶山茶” “雅安藏茶”两大区域公用品牌,推动雅茶快速发展,着力提升我市精制茶市场认可度和销售份额。培优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依托我市丰富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力发展调味品、果酒、果蔬干制品、凉茶、包装饮用水、鱼子酱等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加快培育“雅安产”绿色食品品牌,提升产业附加值。打造智慧纺织产业,以智能化为方向,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贯通化纤、纺纱、织布、制衣于一体的现代绿色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工艺品产业,围绕芦山根雕、荥经黑砂、宝兴石雕等特色产品,研发生产文旅纪念品、文博衍生品和实用工艺品。做大中医药产业,以中药材种植基地为基础,着力延伸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链,丰富中药注射剂、中药配方颗粒、小规格糖浆、中药饮片等产品品类。积极布局预制菜产业,围绕成渝地区大市场配套需求,全面融入川味预制菜公共品牌建设,加快引进布局一批预制菜项目。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  


2.培育壮大三大新兴产业。大力布局电子信息、储能及钒电池、氢能三大新兴产业,做好产业“无中生有” “点石成金”文章,推动产业迅速起步、快速壮大,抢占发展先机,力争到2027年全市三大新兴产业规模均迈上百亿元台阶。  


    ——电子信息产业。抢抓川渝打造世界级万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战略机遇,发挥大数据产业引领优势,打造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协作配套基地。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加快氮化镓、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化步伐。聚焦通讯、北斗、存储等产业发展对集成电路的市场需求,积极引进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企业,培育集成电路产业链。依托新能源汽车领域快速发展对车用功率芯片市场的巨大带动作用,积极引进功率芯片相关企业来雅投资,不断扩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围绕成渝地区精密仪器产业配套需求,加快布局电子元器件产业。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名山区人民政府、荥经县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储能及钒电池产业。瞄准储能市场快速扩张的需求,重点布局全钒液流电池产业。依托紧临攀枝花、凉山等含钒矿产富集地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含钒资源提取产业链。以钒电池电解液为突破口,推动钒电池产业在我市快速起步,结合我市水电资源富集优势,积极开展钒电池储能试点,实现制造与使用相互促进。积极引入钒电池隔膜、双极板、钒电池组装等环节,实现钒电池储能全产业链发展。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汉源县人民政府、石棉县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氢能产业。瞄准川藏铁路建设中线路固定、运量大等适宜氢燃料重型卡车使用的特殊场景,以应用示范为突破口,积极融入成渝氢走廊建设,培育氢能产业。立足我市电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电解制氢产业链。通过高压气态储氢技术研发,突破“氢气大规模安全储运”发展瓶颈,力争在氢的制取、储存、运输和应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快布局。加大与成都市在氢能源产业的深度合作,加快布局制氢、储存、运氢装备以及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制造等领域。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名山区人民政府、汉源县人民政府、石棉县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3.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一核引领、六县联动”产业功能区格局。以雅州新区为“一核”,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台优势,重点布局锂电、铜铝循环、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三大新兴产业。推进汉源和石棉协同发展,优先布局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绿色磷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支持荥经和宝兴依托石材资源和政策优势,发展石材循环经济,打造绿色建材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鼓励荥经县培育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推动天全县、芦山县立足产业基础和生态特色,建设锂电负极材料协同发展区,发展智慧纺织、冷水鱼加工 (鱼子酱)等特色产业。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4.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突出绿色发展主题,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及其支撑产业、应用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加强先进节能降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大力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在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重点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程。推动全市工业企业加快低效设备淘汰与高效设备替代,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着力打造一批近零碳园区、零碳工厂,持续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构建绿色供应链。力争到2027年,全市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达80户、绿色园区达8个。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二)培育企业“新雁阵”,推动龙头强企倍增。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全省“贡嘎培优”行动为抓手,培育和引进并重,打造雅安工业强企“新雁阵”,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格局。  


    5.实施大企业“领航工程”。盯住链主企业抓引进,紧紧围绕重点产业链,集中要素资源,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辐射性强的产业链“领航”企业。支持企业深耕本地做大做强,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鼓励现有重点企业加快整合产业链关键核心资源,实施扩能提质改造项目,不断做强做大做优。制定推动企业上市五年计划,按照“储备培育一批、重点后备一批、在审辅导一批”思路,做实做优全市工业企业上市工作。力争到2027年,培育产值超百亿元企业5户以上、超500亿元企业2户,全国单项冠军企业实现“零突破”,新增上市工业企业3户以上。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金融工作局、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6.实施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加强入库精准培育,筛选一批成长迅速、市场前景好的优质产业链配套企业,建立优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库,量身定制成长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惠性和个性化精准培育服务,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加快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力争到2027年,培育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00户、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户,形成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座”。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  


    7.全力推进“转企升规”。进一步完善“转企升规”工作机制,分级、分行业筛查建立“转企升规”底数清单、培育清单和扶持清单,定期开展调度,对企业经营状况、惠企政策等及时跟进,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升规入统,力争年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户左右,到2027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突破600户。„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三)打造产业“新平台”,推动园区效益倍增。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阵地”,聚焦做强“一北一南”两大发展平台,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要素聚集能力,持续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牌子”,提升园区发展效益。  


    8.打造北部产业高地。围绕高水平建设雅州新区,以经开区、成雅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目标,引领带动全市加快新型工业化、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围绕产业与城市、人文的功能融合,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经开区建设成为千亿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园区。加强与西藏地区产业协作,抢抓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川藏(雅安)合作工业园区北区落地建设,积极申报合规园区,打造川藏重点产业链合作基地。 (责任单位:名山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9.创新组建南部平台。加快组建石汉工业园,建设南部产业发展新高地,将石汉工业园适宜区域作为川藏 (雅安)合作工业园区南区。创新体制机制,发挥石汉工业园建设领导小组作用,探索以县级为主的运作模式,市县联动推进园区建设。加快构建石汉工业园多向联通、一体融合、高效通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要素资源在两县间高效配置、深度融合、协同发力。在产业发展上,承接利用西藏、甘孜、阿坝等地有色金属矿产冶炼,建设专业冶金园区,布局铜、铅、锌等先进有色金属冶炼产业。力争到2027年,石汉工业园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以上,成为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拓展区重要发展平台。 (责任单位:汉源县人民政府、石棉县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10.推进全市产业园区品牌升级。大力推进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省级化工园区扩区扩容,突出园区主导产业,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功能区,争创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推进荥经经开区、天全经开区、芦山经开区“企业满园”,做大园区规模,打造百亿级园区。支持宝兴汉白玉特色产业园区优化升级,壮大主业、做出品牌。鼓励各县 (区)之间通过“飞地经济”,拓展县域工业发展空间。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四)招引吸聚“新项目”,推动增长后劲倍增。牢固树立“抓产业就要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加大制造业项目储备、招引、促建力度,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厚植发展新动能。


    11.加大工业项目储备力度。围绕主导产业、重点企业、产业链、创新链精心包装储备项目,不断提高重大项目储备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水平,科学绘制重点产业链全景图、发展路径图和招商目标企业名录表,建立全市工业和技改项目“三年滚动库”,确保库内动态储备项目投资2000亿元以上。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12.落实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建圈强链,强化产业链招商、靶向招商,通过存量企业、招商中介人、协会、商会等主动寻找客商信息资源和接洽机会,积极“走出去”举办各类专题招商活动和论坛,精准招引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附加值高、关联配套的优质项目。积极引导原有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实施扩能升级、安全环保改造,让“旧”企业焕发“新”生机。确保每年引进投资上亿元工业项目 50个。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13.促进项目加快建设。充分发挥“党政主导、分工负责、分线作战、点长落实”机制作用,组建项目建设推进工作专班,打破部门壁垒,强化对上沟通争取和对内协同服务,采取提前介入方式,全力破解土地、环评、能评等“卡脖子”问题,打通服务项目“最后一公里”,确保更多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确保每年新入库工业项目不少于100个,项目落地率不低于30%。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利局、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五)实施科技“新驱动”,推动创新能力倍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能级提升,以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模式变革,推动“雅安制造”向“雅安智造”跨越发展。


    14.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围绕建设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在数字产业化上谋发展、在产业数字化上求突破,加快建设数字雅安。以“东数西算”工程为牵引,大力推动存算一体、算网融合,培育多样性算力生态,加快打造成渝地区绿色算力中心。


大力培育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数据应用创新发展,打造一批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坚持“一产一策”“一企一策”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网络化协作,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上云”全覆盖。力争到2027年,雅安大数据产业园机架规模突破6万个,全市规上制造业企业核心业务数字管理系统应用率达100%,全市数字经济总量达65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超过10%。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15.建设一批优质创新平台。积极引导企业瞄准产业技术前沿,制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自建和联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共建研发机构,争取在雅设立一批成果转化中心和中试基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各园区建立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通过“揭榜挂帅” “赛马制”等方式深化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突破一批重要基础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省企业技术中心,推进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力争2027年全市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突破8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00家,争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突破”。 „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16.做好高技术人才引育。认真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升计划,编制和发布雅安急需紧缺“人才地图”,持续举办“高校 (院所)院士专家雅安行”等重大活动,推动人才精准培养和靶向引进。探索职业院校订单式培养机制,围绕锂电、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鼓励院校企业联合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提升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水平。更加珍惜保护优秀企业家,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培育优秀企业家人才队伍。 „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六)营造发展“新环境”,推动生产效率倍增。聚焦打造“四个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17.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推动用地、能耗、环境容量等指标更多向先进制造业倾斜。强化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500千伏主网架、优化220千伏电网网架,促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推动蒙山 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竹马


22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等一批电力设施建成投运,用好弃水电量消纳政策,更好保障产业用电。提升天然气保障能力,推进“乐雅”长输管线研究论证工作、经开区长输管道环网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实现市网多点互联互通和多气源保障。大力推进产业金融创新,探索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稳定供给机制,持续开展绿色金融行动计划,不断推出绿色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产业链金融业务,对龙头企业上下游关联优质客户开展批量贷款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健全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合理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金融工作局、人行雅安中心支行、雅安银保监分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18.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在省级及以上园区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大力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清理整治,健全组织架构、完善配套政策,分类盘活供而未用工业用地和“僵尸企业”。探索实施弹性供地改革,推动产业用地灵活供应。积极实践“工业上楼”新模式,出台政策文件,鼓励企业建设高层厂房。深化“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动态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加强分级、分区域、分行业评价,推动覆盖所有应参评规上工业企业。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实施差异化政策措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效益。到2027年全市产业园区亩均产值、亩均税收等指标在2022年的基础上翻番,实现“寸土”生“寸金”。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19.提升改革开放动力活力。大力推进园区政务服务集成授权改革,以清单式批量授权方式,将改革发展亟需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至省级及以上经济开发区,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鼓励市属国有企业通过股权投资、明股实债、夹层投资等方式,参与优势产业项目招商和龙头企业培育发展。推进产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加强与成渝地区、西藏地区产业协作,推动共建合作园区;大力承接东部发达地区、沿海城市先进制造业转移。深化对外经贸交流,拓展外商招引渠道,提高使用外资质量。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各项工作,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各县 (区)、经开区、各有关部门要明确任务目标,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密切配合、加强协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大资金支持。综合运用、统筹用好市级工业发展资金、留存电量政策资金等财政资金,大力争取省级专项资金,充分保证财政资金发挥重要的政策指导和扶持作用。按照市场化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本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包装谋划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项目,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运用“财政+基金+金融”手段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三)强化督查考核。加强督导检查,及时查摆问题、研究对策、跟踪督促,推动问题解决。结合全市实际,建立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标体系,优化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完善考评激励措施,激励各县 (区)、经开区和市级各部门创先争优。  


  (四)筑牢安全底线。牢固树立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责任制,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化开展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做好重点行业领域、水电站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检查发现问题整改闭环,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为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支持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若干激励措施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大力推进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3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储能及钒电池、氢能3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建设,制定以下激励措施。  


    一、支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升级


    1.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新获批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数字领航企业等支撑项目给予资金奖励,国家级项目给予投资总额30%,最高200万元的奖补资金;省级项目给予投资总额20%,最高100万元的奖补资金。


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对新创建国家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给予配套奖补,对年度评价优秀的省级数字化转型中心给予100万元奖励支持。鼓励工业企业就地使用云服务,按其年度上云费用的10%给予奖补资金,单个企业年度奖补资金最高10万元。对首次获得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资金。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2.支持企业智能化升级。对实施大数据创新应用、软件研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项目的工业企业,按项目实际投资额的20%予以奖补,单个企业最高500万元;支持企业争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对成功创建的企业,按照上级支持资金给予配套奖补。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学技术局、市财政局)  


    3.鼓励企业绿色发展。对获得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称号的企业在申报绿色发展项目资金时给予10%的上浮激励。鼓励企业实施安全环保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对经认定的项目给予奖补。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  


    二、支持产业强链补链融合发展


    4.推进产业强链补链。积极支持市内企业参与国家、省级补短板、锻长板重点项目,对纳入国家、省级补短板、锻长板重点项目,根据上级支持资金予以配套奖补。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集群申报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对纳入上级培育计划的产业集群,按照上级支持资金30%予以配套奖补;支持县 (区)、园区、企业牵头创建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产业集群,对纳入国家级、省级培育的,按照上级支持资金予以配套奖补。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科学技术局、市民营经济发展局)  


    三、支持企业做优做强做大


    5.加大雁阵企业培育。对新建入规工业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资金,对于首次入选“小升规”企业给予3万元奖励资金。对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 50亿元、 1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管理团队10万元、 20万元、 4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本地产业链“头部”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链领航企业,根据企业并购重组规模及效益给予资金奖补。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民营经济发展局)  


    6.鼓励企业创先争优。对入围“四川民营企业100强”的工业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资金。对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工业企业,给予200万元奖励资金。对新获评国家级领航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资金。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备案入库的瞪羚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资金。对新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资金,对专精特新企业能力提升重点项目给予支持。支持制造业企业争创国家、省级质量奖,对首次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 25万元。对首次获得四川省天府质量奖、提名奖的企业,分别奖励30万元、 15万元。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市民营经济发展局)  


    四、支持产业技术创新


    7.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企业参与全省优势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等重点项目,对参与企业给予配套奖补。对牵头承担国家专项任务的单位,按“一事一议”原则给予奖补。鼓励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对新获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的企业或平台,给予配套奖补。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100万元、 50万元、 10万元激励资金。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30万元激励资金,对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激励资金。对企业年度研发投入增量部分给予不超过


20%、单个企业最高20万元激励资金。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科学技术局)  


    8.鼓励创新成果转化。支持企业自建和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研发机构、设立成果转化中心,支持园区建立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对成功落地转化的项目给予奖补资金。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对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并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成果在雅转化的创新联合体,最高给予100万元的资金支持。 (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五、支持重大产业项目提能增效


    9.推进重点项目落地。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制造业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的县 (区)给予奖励。对县 (区)新增投产且投资规模、技术层次、落地贡献的指标符合条件的优势产业重大项目,根据项目贡献,对项目所在县 (区)给予资金支持,由县 (区)


统筹用于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对县 (区)招引首次在雅投资的世界500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中国制造业500强、省级制造业100强等优质企业工业项目落地,并在项目引入两年内建成投产的,投产次年根据项目对地方经济贡献情况,对项目所在县 (区)进行资金奖励。 (责任单位: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10.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一季度完成投资超总投资15%或完成投资达5000万元的重点工业项目,根据实际完成投资额给予奖补资金支持。支持全市规上制造业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加快生产、释放产能、稳产满产,对全年工业产值增长较好的规上制造业企业,根据产值净增长值给予奖补资金支持。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六、支持重点园区聚集产业


    11.支持重点园区发展。支持园区引进和培育符合布局规划的行业龙头企业、关键核心配套企业。每年安排定向奖励资金,根据园区固定资产投资、主导产业营业收入、企业研发投入、经济增长贡献、产业外向度等指标,对重点工业园区给予资金奖励,由园区统筹用于支持重点产业项目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特色产业园,对成功申报省级化工园区的给予50万元资金奖励。(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学技术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  


    七、支持金融赋能产业发展


    12.支持企业挂牌上市。将市内符合条件的“3+3”优势产业企业优先纳入省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天府 (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特色专板。对在市内注册并缴纳税收的企业,在国内主板、中小板、科创板、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 IPO)上市融资的,分阶段给予累计1000万元资金激励。在北交所和境外主要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IPO)上市融资的,分阶段给予累计500万元资金激励。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学技术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市金融工作局、市民营经济发展局)  


     13.促进财政金融互动。积极推广“升规入统贷” “低碳贷”


   “园保贷” “科创贷”等金融产品,加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支持力度,降低担保费率,对符合条件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我市小微企业银行融资提供担保在当年所发生的代偿,按最高不超过代偿额的10%给予分类风险补偿,每家机构当年获得的风险补偿资金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提升中小企业贷款可得性,用好用足货币政策,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金额增速不低于全市工业投资增速,力争到2027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规模在2022年基础上翻一番。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学技术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工作局、人行雅安中心支行、雅安银保监分局)  


    14.推动政府投资基金运用。推进政府引导投资基金整合优化,推动设立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金,积极融入省级政府基金体系,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聚焦本地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优势产业初创期、成长期项目,帮助本地企业多渠道获得资金支持。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学技术局)


    八、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5.强化工业人才支持。在“雅州百千英才计划”中,每年在工业领域定向5个名额进行支持。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常态化开展“雅州工匠评选”。在雅单位、企业每年培养或新增全职引进一名顶尖 ( A类)人才、杰出 ( B类)人才,分别给予10万元、 5万元奖励;每年培养或新增全职引进一名顶尖 (A类)人才团队、杰出 ( B类)人才团队,分别给予50万元、 30万元奖励。积极支持和帮助本市工业企业优质人才参与职称评审。实施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设立科技创新人才 (团队)、科技创业人才 (团队)等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单个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


20万元。对取得国省级科技项目立项的高端人才给予一定经费补助。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6.支持校企人才共建。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大学生、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就业并签订 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000元 /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支持在雅高校、职业技术院校联合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根据工业企业职工需求,开设特色专业、联办技师学院等。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九、支持市场拓展开放合作


    17.支持企业开拓市场。鼓励企业按产业链对接拓展市场,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供需对接,在优势产业领域参与或牵头举办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高水平展会,鼓励企业组团参加海内外市场拓展活动,为企业积极创造机会,搭建“走出去” “引进来”桥梁。根据参与或举办展会等级,给予展会费用奖补激励,帮助企业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鼓励产业协同发展,支持跨省、跨市、跨县联合共建园区。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  


   十、强化要素服务支持   


    18.强化重点用地保障。每年在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工业用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出让总规模的30%。对纳入全省优先发展产业且集约用地的工业项目,容积率、建筑系数、投资强度增加一定比例的,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鼓励盘活低效工业用地,产业园区内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的,在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上给予倾斜。为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工业企业用地效率,积极探索推进“工业上楼”新模式,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建设单层厂房,鼓励工业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对于地震灾区新建成投用的多层厂房 (含标准化厂房)给予每平方米不超过100元的一次性激励。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19.深化要素资源保障。深化集成改革试点,根据发展所需,逐步优化市级部门监督服务职能,下放市级行政管理权限,扩大审批代办范围,对各县 (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在电力、天然气、环境容量等要素方面优先保障。发挥雅安电价比较优势,用好用足弃水电量消纳政策,着力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推进污染物排放减量制度,全面推行重大规划预审,结合实际开展重大项目环评预审,实施重大项目节能审查靠前服务,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能效等级,生产主要产品能效达到国家标准先进水平的,能耗替代比例由30%调整为10%。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雅电集团)  


    20.强化资金保障激励。逐年提升工业发展资金预算额度,到2025年将市本级工业发展资金提升至5000万元,到2027年,通过整合现有专项资金、适度新增预算等方式,将全市工业发展资金支持规模提升至1亿元。鼓励县 (区)、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工业项目资金及示范称号、试点,对获得国家级、省级资金及称号试点的,在市本级资金不重复奖补的前提下,按比例予以配套激励。对年度考核一等次的县 (区)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市级工业发展资金给予上浮 5%的额外激励支持。 „责任单位:市委目标绩效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各县 (区)、经开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