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雅安市分站点>新闻

守护一方绿水青山 精绘一幅生态画卷 ——写在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暨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之际

发布时间: 2024- 03- 22 11: 21浏览次数:

得益于水质优良的环境,天全县省五星级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稳步发展   高勇 摄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首日。联合国确定2024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Water for Peace”(以水促和平)。水利部确定我国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雅安地处四川盆地西缘,人均水资源量达1.11万立方米,远超全国全省水平,丰富充沛的水资源作为雅安一张响亮的生态名片,在服务推动雅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我市持续围绕管好、用好水资源下深功夫,在水土保持、乡村水务、河湖长制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为水润雅州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

天全县慈朗湖春色 冯丽 摄

建好“新农水”

农村供水综合保障能力再提升

“这里是电磁阀控制箱,这里是网格絮凝沉淀池低压柜……”天全县始阳水厂二期施工方项目经理黄杰,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运行着的各类设备。去年12月底,该项目如期完工,进入正式投用前的试运行阶段。

近日,走进该水厂调度中心,液晶显示屏上的数据跳动变换,操作台前的工作人员密切关注,据此做出相应判断和调整,并根据试运行标准要求做好记录。“日最大供水能力1.2万吨,算上始阳老水厂、始阳水厂一期,始阳片区日最大供水能力可达2.4万吨。”黄杰说。

始阳镇是天全县锂电池负极材料、玄武岩纤维、新型建材三大先进材料产业聚集地,也是天全抢抓川藏铁路建设机遇,全力打造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重要陆港新城的核心构成部分。

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持续深入推进的乡村水务建设为切入点,天全县于2022年启动始阳水厂二期项目建设(四川省2022年12个集中开工重点水利工程之一)。

冬去春来,亲历并见证该项目建设的天全县水利局工作人员陈凯,对此感慨不已。“该项目能为始阳镇、乐英乡的14个村(社区),约5万人提供更可靠安全供水,可对片区内的工业、农业园区实现全覆盖,满足始阳片区未来20年发展需要。”

而在另一层面,始阳水厂二期项目也是天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是一项旨在将天全县农村规模化供水率,从51%提升至90%以上的重点工程。该项目开工建设后,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去年至今,该项目建设成效喜人:完成已有3座农村规模化水厂改造提升;完成5座新水厂厂区主体建设,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启动厂区外供水管网铺设,已铺设管网约370公里(总长约600公里),预计今年底全部完工。

“目前已进入建设的第四阶段。”天全县水利局局长高君介绍,8座水厂将根据区域划分,与所在片区内其余小型水厂、供水站实现互联互通,进而形成更完善的农水供水管网体系。

该项目建设的背后,还有“看不见”的探索实践。那就是整合资产和资源,将县管水利资产划转平台公司,加强运行管理,形成长效良性循环;充分挖掘平台公司融资能力,多渠道筹集乡村水务建设资金,顺利化解多个农水供水项目资金困局,项目得以顺利实施……2023年,天全县获评省级乡村水务示范县。

由点及面看整体。2023年,全市累计开工农村水利建设项目31个(完工16个),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06.4%,完成投资5.2亿元,成绩斐然。

2024年是四川水利全面实现“三年上台阶”目标任务并向“五年大发展”大踏步前进承上启下的一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我市2024年农村水利工作方向已明确:加快推进以乡村水务为引领的“新农水”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雅安筑牢水利基础。

发力重点明确:推进“新时代县域城乡水务一体化”,加速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力争2024年全市规模化供水率增长2%以上;巩固拓展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底线;加强灌区建设运行管理保障粮食安全,全面完成玉溪河大型灌区(雅安片区)、清思堰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构建水库现代化管理基础,提升水库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持续实施水利除险加固工程,让“老水库”焕发“新活力”;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探索水利工程多种经营模式,助力雅安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治理后的雨城区草坝镇桂花村凤鸣河一隅

管好“盆中水”

以信息化促河湖长制工作提效

三月春暖,茶园飘香。在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绵延起伏的茶园里,茶农们正穿行其间、挥动手指,采摘茶叶嫩芽。

近日,在解放村月亮湖畔,解放村党委书记、村级河长、月亮湖村级湖长彭启华打开了“雅安巡河微信小程序”,开始对月亮湖、铁溪河、万星渠、月江渠展开巡护工作。

另一边,市水利局河湖保护科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操作电脑打开“雅安市河长制湖长制信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河湖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查看我市各地河湖巡河负责人巡护实时信息。其间,彭启华的巡护“足迹”清晰可见。

我市河湖长制信息管理平台于去年1月正式上线,旨在解决过去数据不能实现实时对接、数据多重填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巡河数据不能及时上报,以及河流分段规则跟地方管理习惯不一致,导致河流数目差异大等问题。

不仅建成河湖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我市还同步建成完善了雅安巡河微信小程序APP、“雅安河长制”微信公众号。

“我们还在平台中创新设置了‘村级管理’的模块。”市水利局河湖保护科科长史鹏莉介绍,该模块以村为单位,信息化管理河湖长制工作,并将“解放模式”河长工作室、群众管护队伍,以及生态超市的建立和运转情况等录入平台。“同时与省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打破了河湖长制工作的行政区域壁垒。”

该平台使用对象,为我市1542名市、县(区)、乡(镇)、村四级河长和河长制工作人员,以及市、县级河长制工作部门相关人员。

信息化助推河湖长制工作实现质效提升的背后,是河湖长制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中,水美雅安的可见成效:全市水质稳定在国家Ⅲ类及以上标准,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我市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为目标,推动水环境持续向好;积极运用数字孪生青衣江(雅安段)项目,提升水利现代化管理水平;通过综合、系统、源头治理,推动建设一批“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的幸福河湖……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我市2024年河湖长制工作已在路上。

天全县始阳水厂二期航拍图

养好“一方土”

小流域治理获评国家示范工程

春雨贵如油,春耕正当时。近日,位于雨城区草坝镇桂花村凤鸣河畔的凤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内,村民们正在埋头忙碌。

基地内,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村民陈永英正在其中一个大棚中劳作。只见她一手拿着乒乓球大小的海绵,一手拿着种苗,随后将种苗套进海绵,再塞进泡沫板上的小孔,仅仅几秒,就种好了一棵菜。

作为雅安现代化农业的展示窗口,这个集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孵化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旅融合发展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由数字农业示范平台、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校企协作示范区、农耕体验示范区、粮油种植示范区、林下种植示范区、水产养殖示范区、农旅融合示范区等8个部分组成,成为雅安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示范基地。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该基地还是《雨城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凤鸣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工程起于2014年,完工后被水利部认定为202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市水利局水保科科长陈强说。

治理时间如此之长,治理前后的凤鸣河小流域,变化体现在哪里?凤鸣河位于雨城区东北部,青衣江中游,是名山河一级支流,青衣江二级支流。流域涉及草坝镇凤鸣村、大元村、顶峰村和桂花村4个行政村,辖区面积24.6平方公里。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达11.63平方公里。

此后,通过实施封禁治理、水土保持林营建、坡改梯、农业面源防控、沟道工程治理,以及近自然生态护岸、植被过滤缓冲带构建、生活污水末端截污处理等措施的优化配置,截至2022年底,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93.21%,水土保持率达95.85%。此外,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达100%、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出口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林草覆盖率90.45%,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90%以上。

该工程以“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生态治理”为防治理念,合理利用“三生”空间,科学布局小流域“三道”防线,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体系,以及以“青花椒”“六月雪梨”和“绿色茶园”为代表的农业特色产业园,更是有效推动了以全国文明村——桂花村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业发展。

“不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态景观,还让不少村民因相关项目建设实现了稳增收。”草坝镇桂花村党总支书记周磊掰着手指头粗略一算,仅凤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就让近300位村民实现了稳定或季节性就业。

一叶知秋,窥斑见豹。

2023年,我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实施封禁育林、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修复、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等为抓手,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66.75平方公里。

“新的一年,全市水利系统将以加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国家级生态清洁小流域创建、水土保持监测等工作为重点,实现水土保持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更有效衔接。”陈强说。

名山区百丈镇月亮湖美景

本报记者  孙振宇


信息来源: 雅安日报